用户名: 密码:

经济应用文构成要素

  经济应用文的构成要素主要是指经济应用文的主旨、材料、结构和语言。经济应用文属专业文书,以反映经济活动现实,解决实际经济问题为目的,有其自身特点,因而其主旨表现、材料选用、结构安排及语言表达也应符合其语体特征,服务其目的。

  (一)主旨完整、明确

  主旨是指文章所要表达的主要意义、目的,是文章的灵魂和中心。经济应用文的主旨是为了解决经济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而确定的,或说明某种事物,或制定计划、总结经验、交流情况,或分析预测经济趋势,总之是体现了写作主体对经济活动中所出现问题的分析、判断和认识,是内容构成的第一要素。

  主旨在经济应用文的写作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衡量写作优劣,也决定了应用文的价值高下。主旨要正确,这是毫无疑问的,即其确定的主题要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和特征,正确反映客观经济规律,正确反映国家的经济政策,方能体现其应用价值。主旨要集中,一篇经济应用文一般只有一个主旨,通篇围绕中心,不枝不蔓,说深说透。在主旨正确、集中的前提下,经济应用文的主旨必须做到完整、明确。

  所谓完整,是指经济应用文的主旨要素应完备、统一。其内容应包括中心思想、写作目的和写作依据,做到有观点、有材料,不可偏废;其信息源来自经济领域,是经济活动客观情况的反映,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受到现实因素的制约,如现行政策法规、区域或部门的实际情况等,要立足于法、立足于实、立足于用,观点与材料相统一,首尾相顾,保证主旨的完整性。

  所谓明确,是指经济应用文的主旨应该显露明白、清楚。经济应用文实用性特点决定其目的在于明确传递某一经济信息,明确表达某一决策态度,明确确立某一类办事依据,因此主旨的表达要清楚明白,观点明朗,立场鲜明,或赞成或反对,或允许或禁止,泾渭分明。对提出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沟通什么信息,反映什么情况,都要表述清楚,交代明白,无需含蓄、委婉,更要避免态度暧昧,首鼠两端。让写作者、阅读者和实施者在主旨的确立和理解上保持一致,才能确保写作目的的实现。

  (二)材料真实、典型

  材料是为了显露主旨、阐明事理而写入文章的事实现象和理论依据,是应用文写作的物质基础。经济应用文的材料也分为事实和理论两大类,包括了国家政策、有关法规、原理学说、经济现象、典型事例、数字、凭据等等。材料是为主旨服务的,用以展开、支撑主旨的观点,而又为主旨所统领。没有材料的主旨,空洞无物,苍白没有说服力;没有主旨统领的材料,则如散兵游勇,不足为用。

  经济应用文要反映客观事实,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前提便是其采用的材料必须是真实、准确的。材料的真实性是指材料所反映的内容是现实经济活动中已然发生的,并经过核实确认的事实,不允许夸张、渲染,更不能道听途说、凭空虚构,每一个事实都要清楚可靠,每一个数据都必须准确无误,也要避免把不具有整体或本质真实的细节或局部作为材料来使用,理论依据、方家学说则需符合客观实际,充分合理。真实是经济应用文的生命,材料失实,就可能得出虚假的结论,作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给生产经营造成损失,影响企业发展,甚至对整个经济领域形成负面作用。要保证材料的真实,最好的办法是获取第一手材料,此类材料最直接、最客观,也最能说明问题。而获取第一手材料的最好途径则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断积累。

  真实的材料有生命力,而典型的材料则有说服力,经济应用文的材料还应具有典型性。典型的材料是指能够深刻揭示事物的本质,有广泛的代表性,又兼具独特个性的材料。经济应用文常常需要有代表性的事例和有说服力的数据,来阐明和表现文章的主旨,支撑和深化作者的观点,典型的材料能由个别见一般,由局部见整体,起到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作用,从而使文章简练而又不失厚重和表现力。典型材料的选择要根据主旨的需要,围绕行文目的来进行,舍弃一般性材料,选用最能说明问题、最具特色的材料。在典型材料的使用上,可以选择若干典型材料,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阐明和显示主旨;也可以将不同类型的典型材料结合使用,提升文章整体的效果,比如理论材料与事实材料的结合,文字材料与数据材料的结合等等,互为参照,相得益彰。

  (三)结构规范、谨严

  经济应用文的结构是指文章内容的组织和构造,是写作者根据主旨需要,对材料所进行的有机组合和有序编排,是文章内容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写作思路在文章中的具体体现,结构是谋篇布局的结果。

  经济应用文的结构直接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结构安排得好,会使主旨鲜明突出,内容井然有序,材料衔接自然,表达明白晓畅;反之则会松散芜杂,主次颠倒,不知所云,影响文章的整体效果。结构,简言之,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外部形式,即标题、开头、主体、结尾、段落等外在要素的安排;二是内在联系,即材料和观点、部分与整体之间的条理和脉络。经济应用文的结构不仅在于“总文理,统首尾”,还在于使文章从内容到形式,相辅相成,严整和谐,即外部形式上的规范和内在逻辑联系上的谨严。

  经济应用文的结构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为了便于读写和管理,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模式和规范的结构。这些结构模式中有些是法定的,具有特定格式,即由国家规定的固定格式。如公务文书中的文种,其结构模式在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中都有严格规定和详尽的说明;有些是惯用格式,即在长期写作实践中经过选择逐步固定下来的最适合表现某种内容的形式,也称为约定俗成的结构,它们的基本结构形态不可随意变更。这些法定或固定模式在写作中的施行,是为了便于阅读,保证行文目的,提高行文效率,是经济应用文写作的结构依据,需要严格遵守,依规范而写,不能标新立异,另行其是。

  经济应用文章的内在联系是一种逻辑构成,应讲求谨严性。文章的结构实质上是材料和观点、部分和整体的关系,是对欲表述的客观事物的逻辑显现。在文章层次、段落的划分和安排上要有内在的逻辑性,各个环节联系要顺理成章,不可前后脱节,自相矛盾,通篇应条理贯穿,层层推进,首尾呼应,使内容多而不杂乱,言之有序,体现文章结构的严整和严密。

  (四)语言简明、准确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写作过程中表达内容、结构文章的物质手段,只有通过语言这个物质外壳,主旨、材料、结构等要素才能成为有形的东西。经济应用文的写作与其他写作活动一样,始终需要语言这一载体作为工具。其语言特点主要表现为简明、准确。

  经济应用文要反映经济活动的本质问题,总结概括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用于指导经济实践,往往需要在全面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概括、归纳和探讨本质问题,寻找一般性规律,其语言便要简要明确,要言不烦,具有概括性,便于更迅速、更有效地传递信息,处理业务,解决问题。语言的简明性,在实际的写作中,一是要删繁就简,抓住重点。对客观事物要有清晰的认识,抓住关键,将游离于主旨的各种描写、过于堆砌的辞藻、无关紧要的说明、旁枝末节的交代等等,统统舍弃,以凸显主要内容,把话说到点子上。二是要推敲用词,简洁行文。用语要精炼,去除空话、套话、废话,恰当使用规范化的简称,酌情使用文言词语,使得行文简洁凝练,又不减文章的表现力。

  经济应用文的专业性特点要求其语言要准确。经济应用文写作涉及经济贸易,金融业务、合同凭证,会计审计等经济内容,一语之失,一字之差,都有可能引起经济纠纷、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语言的准确性是要高度重视的。在之间要重点掌握并运用好专业术语和数字、数据。专业术语是经济应用文专业性的体现,可以精确表述专业内容,避免语义误差,是提高语言准确性的必要保障,对经济领域内各个方面的基本专业术语,应了然于胸,自如应用。数字、数据在经济应用文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经济活动需要定性分析,也离不开定量分析,专业性的经济应用文,如市场调查、经济活动分析、可行性研究报告、预决算报告等都是以数据及其分析作为论述的中心,数据表述正确,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数据的准确表现为来源准确、书写形式规范和数据表述用语的正确无误,比如数量的单位、数字的增减,以及整数、小数、百分数和倍数的准确使用等,力避含混和歧义。

  对经济应用文而言,完整、明确的主旨使文章“言之有理”,真实、典型的材料使文章“言之有物”,规范、谨严的结构使文章“言之有序”,简明、准确的语言使文章“言之有文”,四者的有机结合,才能使得经济应用文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其应用的作用。

版权所有 © 2014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地址:杭州市振华路6号 邮编:310030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您是本站第 11302 位访问者   技术支持:五角星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