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经济应用文的写作

  写作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过程,集收集、加工、输出信息为一体。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过程,写作活动是有阶段性的,大致可分为感知(采集)——构思——表达三个阶段,经济应用文写作也不例外,同样需要经过这三个阶段,并符合这三个阶段的基本规律和要求,才能写出文质兼备应用文章。

  一、经济应用文写作中的感知和采集

  感知是感觉和知觉的合称,是写作主体即写作者对写作客体的心理接纳,是由“物”到“感”的内化过程,是写作的积累阶段,感知的过程就是积累写作材料的过程。经济应用文写作者的感知主要在于事实材料的积累,并准确认识事物的真实性。在对事物的感知过程中,必须运用观察、调查等方式。

  1.观察。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它是写作者获取信息、获得感知、丰富经验的主要途径。经济应用文写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应培养自身良好的观察力,尤其要注重对经济现象、经济活动环节及其规律的观察,并能根据所要解决的经济问题,来确定观察的对象、观察的角度和观察的步骤,依据观察中对事物表象的认识与把握,选择最有典型意义、最有表现力的表象,细致、真实、准确地再现事物的形象。

  2.调查。调查是通过一种手段或方式来了解、掌握所想知道的事物。调查和观察一样,都是获取原始信息的感知手段。经济应用文写作中常用的调查方法主要有实验法、访问法、统计法和问卷法。实验调查法是用实验的方式,对调查的对象控制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对其进行观察以获得相应的信息,揭示在自然条件下不易发生的市场规律,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市场销售实验和消费者使用实验。访问调查法是或按照事先设计好的调查表或访问提纲进行访问,或由调查人员与被访问者自由交谈进行访问,或是通过集体座谈的方式听取被访问者的想法,收集信息资料的方法。统计调查法是指有组织地搜集各种统计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问卷调查法是通过设计调查问卷,让被调查者填写调查表的方式获得所调查对象的信息。

  在观察和调查的基础上,感知过程的终了是要对信息资料予以采集。采集是指有着确定方向、明确目标的采撷和记录写作材料的一种活动,其目的作用在于为写作、分析、报表获取直接的和间接的材料。从分析问题开始,确定需要的信息、希望达到的目标,所采集的信息要及时、准确、真实,并做好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去虚留实等初步分析筛选工作,再依据信息材料的性质特点分门别类,整理待用。

  二、经济应用文写作中的构思

  构思是写作者综合运用思维方法,将感知成果转化为思维成果,是由“感”到“思”的意化过程,是写作的运思阶段。构思前的感知、采集是为构思打下基础,构思后的文字表达是构思的表现和关照。没有构思,写作便没有了灵魂,构思是写作的核心环节,构思最终的目的和成果则是立意定旨、廓清思路。

  1.立意定旨。立意定旨是写作主体对储存于脑中的感知信息材料,运用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形成正确的观点,并确立文章的主旨。

  经济应用文的立意及主旨的确立,首先要正确、鲜明,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符合社会和经济活动的发展规律;其次要完整、明确,确立中心,统摄全篇,围绕中心,说深说透;第三要从现实出发,反映问题,客观实际,解决问题,切实可行。经济应用文立意定旨的方法多采用直陈法,即直接鲜明地表述主旨,较多使用判断句。主旨的显示方法通常可采用标题点旨、开宗托旨、篇末点旨、呼应显旨等写作手法。

  2.廓清思路。思路是形成文章结构的基础,是写作者思考问题、构思文章时思维运行的线路或轨迹。结构一篇文章,廓清思路甚为重要。思路清晰、严密,文章就严谨而流畅,思路模糊、芜杂,文章便会结构紊乱、条理不明。

  经济应用文写作的思路一是要依照客观事物的结构形态逐次展开,按照事物的变化轨迹和相互关系循序渐进;二是要遵循人们的思维的共同规律;三是要从写作者自身视角出发,尊重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特性,体现创造性思维;四是要清晰严密,条分缕析,步步深入,概无疏漏。

  不同类别的经济应用文的写作思路不尽相同,专业类经济应用文一般可以按照:综述情况、找出原因、研究对策的思路模式展开,也可以因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进行。如市场调查报告、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等专业经济应用文,都是先摆出调查掌握的事实和信息,接着围绕现有的信息进行评价、分析,最后提出对策或解决方案。这两种思路模式都表现为脉络连贯、逻辑性强,易于分析事理,解决问题。

  三、经济应用文写作中的表达

  表达是写作者将思维成果转化通过语言转化为文章,是由“思”到“文”的外化过程,是写作的行文阶段。表达是文章构成的形式要素,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谓之表达方式。经济应用文写作中的表达方式为叙述、议论和说明。

  1.叙述。叙述是对人和事物的发展变化的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完整的叙述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要素,在写作中是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经济应用文写作中的叙述主要用于介绍事实材料,及有次序地叙说、介绍事件发生、发展的主要过程,较常用于市场调查报告、经济新闻、经济预测报告、经济诉讼文书等文种中,可以帮助读者了解相关事物发生、发展的概况、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提供认识和分析问题的事实基础,从而总结出事物的本质规律,对症下药,寻求解决的途径和方案。叙述可详可略,视文章需要以及读者的普遍了解程度而定。

  2.议论。议论是一种评析、论理的表述方法,即以说理的方式,以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形式,直接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评论、证明。议论是经济应用文主要的行文表达方式,其作用在于亮明观点、阐明理论,使文章态度鲜明、有理有据,以理服人,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完整的议论包含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论点即作者的观点;论据即证明观点的证据;论证是用证据来说明或证明观点的过程。在经济应用文的写作中,论点是选择材料的依据,也是论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正确、鲜明,有现实意义,论点一经确立,写作中就应紧紧围绕中心论点来结构。论据是论点的基础,没有充分可靠的论据,论点空洞无从立足。论据可以是事实材料,也可以是理论学说,论据必须真实、典型、充分,并且与论点相统一,才能起到应有的论证作用。论证是组织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它好比一条线,把论点和论据有机地结合起来。经济应用文中经常使用到的论证方法有: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引证法、因果分析法、例证法、归谬法等等。

  3.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物品;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在经济应用文写作中,说明可以分为介绍性说明和解释性说明两大类,前者着眼于说明事物的存在,即要将事物的概况清晰地介绍出来;后者着眼于说明物因事理,即围绕事物内部的因果关系,解说事物的前因后果,多用于抽象事理的说明。经济应用文写作中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定义说明、比较说明、举例说明、引用说明、数字说明、图表说明等。

版权所有 © 2014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地址:杭州市振华路6号 邮编:310030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您是本站第 11304 位访问者   技术支持:五角星科技